学习心得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延安,是每个共产党员心中的革命圣地。怀着长久的仰慕和激动,我来到这片黄土地,走进这段血来火的历史,触碰着先烈的气息。流淌的延河水,巍峨的宝塔山,静穆的四八烈士纪念碑,艰苦的梁家河与南泥湾岁月,喜悦白马调的东方红旋律,这一幕幕正如那场红秀演出“延安延安”中展示的那样,这段血与火凝固成的历史始终纵贯着两个字--信仰!我们中国共产党用信仰解除了基诺刚到延安时的困惑,正是对共产主义的执著追求,让这支队伍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中,带领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信仰的魅力!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延安十三年用生命和鲜血奠定了共产党人信仰的牢固根基。
 从中共中央1935年10月到吴起镇,到1948年渡黄河前往华北,延安十三年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两次重大历史性转变: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由民族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转变;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上重大飞跃,毛泽东在延安时完成了112篇文章,占毛选总数70%;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国区政府投巨资兴办众多学校培养大批党的干部,宣传了党的信仰,培养了革命的中坚力量。延安十三年完成了抗战、统战、建国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指明了革命前进的方向。今天的我们更应反思自己的信仰是否立在心中?
  王家坪感天动地父子情用不搞特殊化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信仰无穷的力量。
  听过许多次毛岸英的故事,但能触动内心并产生振撼的是今天下午王家坪王老师的真情述问。从杨开慧宁死不屈的坚贞,岸英、岸青、岸龙童年的颠泊流离,关东机场父子19年相聚时毛主席父爱的流露,苏联红军中尉到劳动大学改造后锻炼出㖭碗功夫,毛主席丝毫未给长子任何特殊照顾,这缘于主席内心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样的信仰还影响着毛岸英尽快融入现实社会,投身革命,年仅28岁牺牲在朝鲜抗美战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更深深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对每位共和国战士的大爱。家庭的困境,亲情的离去消灭不了一个人的意志,因为他内心强大信仰支撑着他对祖国的爱。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束之高阁“臭”的马克思主义,而是“香”的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行动。今天的我们更应反思对信仰的追求是否做到全身心投入?

杨家岭窑洞对,一份历史的承诺,彰显了信仰的神奇延续。
  坐在午后的杨家岭窑洞旁,一片肃穆,仿佛回到1945年解放战争前那场历史周期率的对答现场。毛主席回答给黄炎培先生的答案是:走民主之路,让人民监督政府,就不会人亡政息。这是对历史的思索,也是对陕甘宁边区政府民主实践的总结。遍布大街的意见反聩墙是人民的监督,投豆选举是民意的真实表达,三三制政权组成体现了党外合作机制的优势,4年整风和反腐治吏是从严治党的要求,这一切都是为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延续,以人民为中心走民主法治的道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开篇明义延续了这一份历史的承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的信仰就会延续,就会永褒蓬渤生命力!
  因为有信仰,我们党从延安走进了北京,因为有信仰,我们走进了新时代。我们也深刻地知道,当年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天的我们可以舒适地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睡觉,因为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平演变、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任何一项都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敢担当,勇作为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做好历史的答卷人。信仰坚定,无坚不摧!
  最后,用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创作的一首小诗与同志们共勉。

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作者:王冰【赤峰市元宝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