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在传统中挖掘“魅力中国”的精神内核

    20世纪的中国有几次大规模的青年流动,其中与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紧密相关的是30年代中后期大批爱国青年向陕北,向延安的迁徙。从1937年初到1941年夏,约有4万多名优秀的中国青年跋山涉水、历尽艰险,通过层层审查进入延安,成为中国真正步入现代社会的红色火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吸引这些年轻人的当然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因为当时的延安物质极度匮乏,粮食亩产只有20公斤,吃饱肚子都成问题。也不会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未来的锦绣前程,因为中国当时最好的教育机构和最富盛名的学者都在国统区,而共产党自身的前途如何也尚不清晰。那么是什么吸引着他们义无反顾地涌向日、伪、顽重重围困中的红色圣地的呢?而这样的吸引力对于今日崛起的中国意义又在哪里?我于2015年6月12日至20日随国防大学2014级的博士生同学们一起来到延安干部学院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李瑞环曾在视察延安时说:“圣地无佛祖,延安有真经”。延安的真经就是延安精神,它的原生形态包括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抗大精神;实事求是的整风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廉洁勤政为民的延安县精神和劳模精神。用几句话总结,延安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与抗日态度暧昧、官僚体制臃肿、官员贪腐横行、军阀各怀鬼胎的国民党统治相比,“只见公仆不见官”、“甘为民仆耻为官”的共产党政权无疑成为了吹散困惑的清风、指明方向的灯塔和昭示未来的福音。抗大教员何思敬当年在书里写道,“延安是人们热望之中心。好似基督徒之于耶路撒冷,好似回教徒之于麦加。” 对当时的中国青年而言,当时的延安就是无数信仰自由、民主、公平的先人曾经只能幻想却无力实现的理想国和乌托邦。它所赋予人们的是希望和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359旅的老战士在回忆大生产运动的艰苦和辛劳时毫不犹豫地用“干劲”和“快乐”来描述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明确的目标、纯粹的信仰和务实的作风成就了共产党人在延安13年的发展壮大。

    那么传承延安精神对于面向世界的今日中国意味着什么?

    从历史的角度看,延安和延安精神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正如《延安缔造》的作者朱鸿召所说:第一,新中国的血脉在延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在延安;第三,中华文明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重大拐点在延安。而从更加现实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延安精神的寓意和价值远不止于此。

    在走过了30年革命战争、30年摸索建国和30年改革开放后,共产党将中国带向了世界的巅峰。今天的我们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很多人都在预测中国即将成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世界大国,甚至已经在探讨中国将以何种姿态和方式参与领导世界的时候,我们自己实在应当驻足思考该凭什么承担一个地区乃至全球性大国的责任。

    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经验,但美国人有。冷战后的美国一家独大,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其全球力量的范围和无所不在的状况是独一无二的。按照布热津斯基的观点,美国经验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在经济、军事、科技上的压倒性优势,而是美国社会及其政治制度的多元性特点。正如他在《大棋局》中所言,“当对美国方式的模仿逐渐遍及全世界时,它为美国发挥行使间接的和似乎是经双方同意的霸权创造了一个更加适宜的环境”。抛开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分歧,布氏提到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议题,那就是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对于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这个成长中的大国,这个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与众不同”的大国,吸引力、或称“魅力”的意义更加重要。不仅党的活力、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繁荣很大程度上皆取决于我们是不是具有足以自信和自豪的理论、制度和道路,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为拓展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发挥军事和经济力量所不及的作用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共产党从来都不缺乏思想武器,我们的延安曾经多么富有魅力!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创造精神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切实朴素、不夸不骄,密切联系群众、善于领导群众、为群众谋利益,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等等,所有这些与延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传统一直是我们党无往而不利的制胜法宝,也正是这些传统将成为我们未来塑造一个面向世界的“魅力中国”的精神内核。

    我们从传统中走来,也将借传统之力走得更远。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依据客观现实发扬优良传统,以能够更好地昭之于世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魅力,这是延安和延安精神带来的启示,也是年青一代党员应当为之奋斗的历史责任。

(作者系: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彭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