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在重温延安岁月中坚定理想信念

6月下旬,正是江南进入梅雨季节,荆州江河湖库防汛进入备战状态之时,组织安排我到延安学习,感觉格外不易。走下飞机,抬眼望去,天空是那么的湛蓝,周边的群山满目苍翠,街道两旁高楼林立、人流如织。曾经硝烟弥漫、荒凉落后的延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和谐安宁、繁荣发达的景象。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景仰,围绕“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的主题,我们在这里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学习培训。

  宽敞明亮的课堂讲授,小板凳上的移动学习,各抒己见的分组研讨和学员讲坛,灵活直观的在线观看,直接到田间地头劳动的情景体验和深入农户调查的社会实践,将十天的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丰富多彩。这些天来,我们全神贯注地听,满怀感动地看,气氛热烈地讨论,入心入脑地思考,可以说,经受了一次终身难忘的爱党信党教育,震撼心灵的理想信念教育,生动深刻的宗旨意识教育和勇于担当的职责使命教育。充满革命激情的延安岁月,点燃了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激情!

  26日上午,赵耀宏教授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我们开启了培训第一课。下午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然后又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时间在线观看《延安时代》,这些,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气势恢宏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全景式、原生态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现场讲述,“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基层实践和廉洁自律”四个模块的系统教学,又从不同侧面,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片段诠释着这段历史,使之变得丰满可感。十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瞬,但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十三年。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这十三年的历史辉煌,正如马歇尔所说“能够战胜一切而不被战胜”呢?历史给了我们很多答案,在这些答案中,我认为最核心的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的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靠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理论上的探索和创新,正确指导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延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王稼祥等党的领导人,大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写出了大量的光辉著作,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一生70%的著作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至今仍然闪耀着马列主义的光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采访毛泽东后这样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在这次培训的现场教学中,我们看得最多的是窑洞,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在简陋的窑洞里埋头奋笔疾书的照片,那些珍贵的历史镜头已成为永恒的经典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靠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我们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团结凝聚了一切力量,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依靠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延安时期,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冲破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延安,为的是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理想信念。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理想。“抗大越抗越大”的奥秘正在于此。在《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的教学现场,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感动,再次聆听了那个并不陌生的故事:一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抗日的加拿大共产党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抗战一线,没日没夜地抢救伤员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与他在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相比,延安的条件之艰苦是超出想象的,但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这是我精神最愉快的时期”,这种精神上的愉快,来自信念的支撑,信仰的力量。

  ――靠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党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以强烈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战胜了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面对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延安时期所面对的经济困难在常人看来是无法克服的,用毛主席的一句话说是:“我们的困难大极了”,但共产党人没有等着饿死,也没有解散,而是选择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展起来了。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老师充满感情地跟我们讲:在“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他们浩浩荡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在一片林海荆棘中开出了一条通往南泥湾的路;他们官兵一致,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生产运动,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他们以挑战极限的吃苦精神开展开荒大竞赛,一位叫李位的模范班长挥舞着一把4斤半重的大板撅,创造了日开荒三亩六分七地的最高纪录。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在三年时间里,他们硬是将过去杂草丛生、荆棘遍野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保证了边区的生活供给,创造了军队建设史上的奇迹。在南泥湾情景体验教学中,我们顶着烈日到玉米地里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除草劳动,体验当年战士们的劳动艰辛。其实,这短短的一个小时,即使再苦再累,又哪里能体会的到当时艰辛程度的万分之一呢。

  在延安的每一天里,我们以各种方式了解那段注定让中国共产党人刻骨铭心的历史,重温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岁月。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片段,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最忠实的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崇高而伟大的先进性,无不让我们为既有像被称为“党的骆驼”的任弼时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也有像张思德这样牺牲在烧炭岗位的普通战士身上所焕发出来的理想信念的光辉而感动和震撼,心灵深处无不时时处处经受着洗礼和熔铸。

  在培训接近尾声时,我们来到了杨家岭和王家坪革命旧址,李瑞芳老师在现场给我们专题讲授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她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恶劣环境下长期斗争的考验、挫折和委屈的考验,现在我们党面临的考验更加复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加需要加强党性修养,更加需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能看出来,在利益冲突中能让出来,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

  “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比革命战争年代更加艰巨,更加复杂。在这场漫长的“赶考”中,更加需要我们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去经受考验,去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以在党信党的忠诚、在党忧党的意识和在党兴党的担当,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从平常的一言一行中去践行对党的诺言。正如我们在巍巍宝塔山上,举起右手,在党旗面前重温入党誓词,庄严重申对党的承诺那样,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对党的信仰始终不变,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始终不变,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对党的信心始终不变。

  这次学习,是一次十分及时的精神充电,对于我更好地履行职责、担当使命,以更大的勇气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增添了许多动力。短暂的学习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在这里汲取的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雷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