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我坚信,延安精神的力量永恒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参加延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专题培训班。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了党中央在延安这13年的革命历史,见证了不朽的精神转化为巨大的力量。这力量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为建设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天来的所学、所见、所闻、所想,使我时时浸润在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所带来的感动之中,感动于延安精神这种强大而持久的力量对心灵所带来的震撼。你听,课堂上老师动情地讲授着那段历史、那种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历史经验》、《辉煌的历程及其历史经验¬¬¬――党中央在延安13年》、《延安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其现实意义》、《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你看,革命旧址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那种精神:在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参观毛泽东同志起草《实践论》、《矛盾论》居住的窑洞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展览,参观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会址、边区政府旧址,亲身感受到“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边区政府工作人员是如何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在南泥湾参观当年大生产展览馆,目睹了杂草丛生、荆棘遍野、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南泥湾经过359旅艰辛开发,成为今天沃土千万倾、良田满山沟、窑洞遍山腰、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景;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拜谒四•八烈士陵园,学习革命先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枣园革命旧址学习延安时期的干群关系与共产党人的群众观,重温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在王家坪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旧址体验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在抗大纪念馆学习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这块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土地上,没有旖旎的风景,只有深厚的红色底蕴。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通过一堂堂丰富生动的专题讲座,一次次近距离的现场体验与点评,引领着我的思绪重新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段历史,亲身感受延安精神的产生过程,更深入地理解延安精神的本质,更深刻地感受到延安精神力量之伟大。

  伟大的精神是时代的产物,是在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和突出社会矛盾中产生和形成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创造了延安精神。我理解,延安精神以崇高的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灵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本质;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标志。正是有了这几个基本点,伟大的延安精神才得以形成,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生命力和战斗力,又体现在与时代任务的密切联系和对有效解决社会课题的积极作用上。建国以来,延安精神与时俱进,在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航天精神等等,其本质都与延安精神是一致的,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与深化。

  我坚信,延安精神的力量永恒。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党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我理解,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必须按照党中央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切实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黑格尔说,精神是时代最盛开的花朵。伟大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时代的旗帜,是干事创业的支柱,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越是困难面前,越是危急关头,精神的力量往往会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甚至能够创造人间的奇迹。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全球蔓延,我们党面临着在新形势下执政的考验,如何应对空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不论是解决全局性课题,还是做好自己的具体工作,我们都必须敢于,并且善于运用延安精神这一法宝,密切联系群众,发扬民主作风,艰苦奋斗,严于律己,正视矛盾和困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扑下身子沉到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在变化的形势中扑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下履行使命,奋发有为,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