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弘扬延安精神 建设优良作风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在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建设优良作风,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把延安精神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努力使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弘扬延安精神,建设优良作风,必须坚定信念、把握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得益于延安时期确立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是要切实加强学习。思想建设是作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可以为作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水平、知识结构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从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学习新知识,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为人民服务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理论素养,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服务本领。

  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与延安时期相比,我们党的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成为了执政党;与战争环境相比,我们正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新变化新潮流、面对新课题新考验,我们要自觉把延安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弘扬延安精神,建设优良作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延安时期,我们党结合当时的世情、国情,坚持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当前,弘扬延安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以开拓创新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我们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调查研究的思想和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作为集中基层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的重要途径,作为发现问题、修正错误的常态方法,形成制度、形成习惯、形成风气,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要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不断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那些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变化,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创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

  三是要抓落实求实效。抓落实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要把抓落实作为改进作风的重点,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心关心群众疾苦,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干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决不做干部出风头、群众吃苦头的事情。

  三、弘扬延安精神,建设优良作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所以,弘扬延安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次“5.12”四川汶川等地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抗震救灾工作开展得有力有序有效,展现出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

  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要克服事务式的官僚主义,改变那种政治上缺乏敏感性和鉴别力、工作缺乏计划性、打不开工作局面的状况;要克服老爷式的官僚主义,改变那种对上级唯唯诺诺、对同级自恃高明、对下级指手画脚的状况;要克服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改变那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事业心的状况;要克服文牍主义的官僚主义,改变那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应付差事、敷衍群众的状况;要克服懒汉式的官僚主义,改变那种坐而论道、不干实事的状况。

  三是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生活在基层,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各种矛盾和问题有着直接的、深切的感受和认识,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才能正确地去教育群众,团结群众,领导群众,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带领群众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

  四、弘扬延安精神,建设优良作风,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延安时期,广大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基本实现了粮食、棉布等日用品的自给,战胜了一切困难。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单位和干部中,艰苦奋斗的意识淡忘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现象有所抬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作风,把延安精神实实在在地转变为自己的行动,落实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

  一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政治觉悟、一种思想境界,一种道德情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征途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用在特殊困难群体的帮助扶持上,用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最关键的事项上。

  二是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权力来自于人民。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正确看待和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以高尚的人格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三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要纯洁社交圈,成为克己慎行的表率;净化生活圈,成为生活正派的表率;净化娱乐圈,成为情趣健康的表率;管住活动圈,成为自我监督的表率。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并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延安精神依然是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做延安精神的传承人,把延安精神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使延安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张九汉